一层薄薄的塑料膜,竟让日美两国牢牢拽住不肯松手,它就是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——锂电池隔膜。 2008年以前,掌握核心技术的美、日在这一领域占据了90%以上的市场份额,并对我国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,实行“通知式”涨价,把成本为2万一吨的隔膜炒到300万一吨,赚得是盆满钵满。 如今我国不但突破了技术壁垒,还把隔膜的价格打至地板价,逐渐完成国产替代。 实际上,无论是鱼子酱、石墨烯,还是钻石,抑或是目前赶超美日的“若丶返”类青春酶分子,这些曾被西方长期垄断的核心技术,都在国产技术的崛起下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 
01 国产技术,终结西方封锁梦 我国锂电池隔膜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,和美日等国几乎是同一时间。虽然我国随后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干法双向拉伸”工艺,但产业化进程较慢,加上西方严格的技术封锁,逐渐与美日等国拉开差距。 为了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,我国对电池隔膜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,设立了863计划,力求实现隔膜的国产化。2008年,陈秀峰团队成功制造出中国第一卷锂电池隔膜,一举打破西方近10年的垄断。听到这一消息后,新能源泰斗级专家陈清泰,兴奋地专程从北京飞到深圳前来确认。如今,我国累计拥有锂电池隔膜相关专利1741件,位居世界第二。 |